本帖最后由 恺视晨曦 于 2020-6-28 15:29 编辑
目前,仲恺大道沿线9.7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一被仲恺寄以厚望的区域正在朝着既定目标“蜕变”,按计划最终要打造一个中央商务区,建设成为仲恺版的深南大道,在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的过程中担负重要的创新发展使命。
此次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 仲恺着眼高质量发展, 将它作为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的关键一招。 为什么提出要打造成仲恺版的深南大道? 这背后有哪些考虑?
学习深圳经验,培育新增长极
仲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南大道是深圳的一张名片和坐标轴,也是一个窗口,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它横跨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沿线是深圳中央商务区,是深圳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探寻深南大道的发展历程,其重要性和地位与沿线两侧的改造升级密切相关。
和深南大道类似,仲恺大道集国道、省道、市政公路于一体,是连接惠州中心城区、仲恺高新区和东莞市的跨境主干道,其主要部分位于惠州产业核心引擎之一的仲恺高新区,沿线是仲恺发展的主轴带,横贯陈江和惠环两个产业重镇。
因此,仲恺希望学习深南大道沿线更新改造经验,提升仲恺大道沿线城市品质,拓展发展空间,将它打造成仲恺的中央商务区,为仲恺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和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支撑。
创新发展亟待提升城市面貌和产业空间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连续上升。去年大幅上升了7位,位列第36名。但越往前越不易,在国内一流高新区的创建过程中,仲恺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更广阔的产业空间,以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生根。
按照计划,仲恺今年要确保实现全年工业项目签约160宗、落地90宗、开工80宗、竣工25宗。同时,还要围绕补齐“高学历人才集聚、产业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吸引投资能力”等短板指标,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51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30个。
产业落地、创新环境和氛围,这些都对仲恺的城市面貌、营商环境,乃至具体的产业承载空间都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仲恺,更有必要对标深圳,建设一条仲恺版的深南大道,为接下来的创新大发展打开新局面。
按照计划,这片区域更新改造预计总投资近700亿元,在建设过程中强调保护蓝绿生态空间,注重在规划中布局均衡多样城市公共配套用地和设施,将为仲恺创建国家一流高新区和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注入强大动力。
|